肝癌 - Liver Cancer

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。例如: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。而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、肝硬化,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,也像抽菸導致肺癌一樣值得注意。

成因

而慢性B型肝炎及慢性C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,約有60%~70%是B型肝炎引起,約20%是C型肝炎所引起的。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,有一部份人會變成慢性肝炎,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,最後再罹患肝癌,這就是所謂「慢性肝病三部曲: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。」

另外,各種化學或天然致癌物也和肝癌的發生有關。例如:醫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黃麴毒素會增加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。而酗酒導致酒精性肝炎、肝硬化,間接增加了致癌的危險,也像抽菸導致肺癌一樣值得注意。

高危險因子

日常生活上要避免飲酒過量、濫用藥物及可能被化學致癌物汙染的食物,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。高危險群包括:

1. 肝硬化病人

2. B型肝炎帶原者

3. 慢性C型肝炎患者

4. 一及二等親中有肝癌家族史者

臨床症狀

肝癌早期沒有症狀。通常在以下狀況的肝癌才會出現症狀:

  1. 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: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,所以小型肝癌通常不會痛;但如果肝癌是長在肝臟表面,可能會有脹痛感,因為,肝臟表面的包膜上有痛覺神經,如果肝癌剛好長在肝的表面,即使是體積很小,一旦頂到包膜時,就可能會有上腹部脹、痛的情形出現。
  2. 大型肝癌:當腫瘤很大時,因腫瘤快速生長而可能會有症狀出現。
  3. 肝癌轉移:肝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份也會引起不同的症狀。例如,轉移至骨骼引起疼痛,轉移至腦部引起神經學方面的症狀,轉移至肺部引起咳嗽、呼吸窘迫的狀況……等等。這些轉移的現象多半出現在末期的肝癌。
  4. 其他狀況:以下的情況可能會出現症狀:
  • 肝腫瘤如果破裂出血會引起急性腹痛。
  • 肝腫瘤如果剛好長在膽管附近,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引起肝內膽管擴張時,會出現黃疸。
  • 肝腫瘤如果長在門脈靜脈附近,很容易跑進血管內,導致門脈壓上升,造成下肢水腫、腹水、引起腹賬,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。

相關檢查

基本上,肝癌可以經由血清檢驗,影像檢查和病理組織三方面來診斷。

  1. 血清檢驗(驗血):抽血檢驗是診斷肝癌最簡單方便的方法之一,其中又以血清中的「甲種胎兒蛋白」(AFP)最常見,可以作為肝癌的參考腫瘤標記。
  2. 影像檢查: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掃瞄、電腦斷層、血管攝影、核磁共振檢查。對於肝癌的檢查十分具有參考價值,也能彌補血清檢查之不足。
  3. 病理組織診斷:病理組織就是直接採取病人可疑的肝臟組織加以檢驗。

一般來說,如果抽血檢查甲種胎兒蛋白異常升高,影像學檢查也顯示有肝癌的典型圖像,則可考慮直接加以治療。但是如果連血管攝影都無法確定肝腫瘤的性質時,便必須考慮穿刺切片。但是如果病人有腹水,或凝血功能異常,就不適宜做切片檢查。

大腸癌為癌病發病首位,政府資助的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 (往稱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」) 已恆常化,並分階段擴展至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。
接受篩查的人士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,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。若有,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,避免其演變成癌症。
可在衞生署大腸癌篩查計劃網站查閱詳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