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 StomachCancer
根據流行病學資料,胃癌多見於嗜鹽醃、煎炸、炙烤,煙燻魚、肉和高香料食品之人群。某些疾病如胃息肉,萎縮性胃炎、胃酸缺乏症、惡性貧血者,是胃癌發生的癌前變化。胃幽門螺旋桿菌也和胃癌的發生有關,屬第一類致癌因子。
胃癌是由胃的黏膜細胞不正常的繁殖與增生所形成的。起初只是胃壁稍微增厚,該處黏膜功能雖然消失,但相對整個胃而言,很難產生警訊。
背景與成因
胃癌在大部分已開發的國家是一個罹患率逐漸降低的癌症。根據流行病學資料,胃癌多見於嗜鹽醃、煎炸、炙烤,煙燻魚、肉和高香料食品之人群。某些疾病如胃息肉,萎縮性胃炎、胃酸缺乏症、惡性貧血者,是胃癌發生的癌前變化。胃幽門螺旋桿菌也和胃癌的發生有關,屬第一類致癌因子。
高危險因子
- 「萎縮性胃炎併腸上皮變異」指胃黏膜層因發炎而變薄的狀態,胃腺體萎縮,胃液分泌減少,不易將滲入增殖區的致癌物沖走,且黏膜層變薄後,接觸外來致癌物機會增加。胃酸分泌減少,導致細菌在胃中容易滋生。這些細菌會活化食物中的致癌物。
- 惡性貧血。
- 胃腺瘤性息肉。
- 次全胃切除術後。
臨床症狀
早期胃癌病人沒有特異性的症狀,它跟其他良性的疾病如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潰瘍、或者其他機能性腸胃障礙之症狀:如上腹部疼痛、脹氣、食慾差、黑便等並無兩樣。上腹部疼痛,開始為間歇性隱隱作,逐漸加重且時間較久。疼痛雖能忍受,但不易消失或短時間消失後又出現。有些疼痛服用制酸劑可以緩解。有些人不知是甚麼原因引起一種說不清的模糊狀上腹部悶脹感。大便潛血呈陽性反應或黑便,因而常誤為潰瘍出血,且出血量小時不易引起注意。隨著癌組織的擴大和深入胃壁內層,病人開始有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、疲倦、吞嚥困難,或持續性嘔吐、腹水等症狀。
相關檢查
胃癌的診斷,主要靠胃鏡及病理切片檢查。上消化道X光攝影雖然也可顯示病變大小及位置,但通常只能找到較大的或較深的病變,小的或表淺的則不容易發現。上消化道X光攝影較胃鏡能看到胃整體的結構,可以確定病灶的位置、型態、浸潤的範圍,有助於手術前評估胃切除範圍。
但是隨著電腦斷層攝影的進步及普遍使用,上消化道X光攝影幾乎已被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所取代。此外治療前須做一些檢查。胸部X光,看有無肺部轉移,腹部電腦斷層攝影可以判斷臨床期數,看有無局部淋巴腺轉移、肝臟轉移或腹水等。
大腸癌為癌病發病首位,政府資助的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 (往稱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」) 已恆常化,並分階段擴展至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。
接受篩查的人士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,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。若有,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,避免其演變成癌症。
可在衞生署大腸癌篩查計劃網站查閱詳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