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癌 - Bladder Cancer

膀胱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疾病之一,較常侵犯60歲以上男性,男與女的比例大約是2.7:1,且膀胱癌被認為與經濟發展的成長成正比,並有快速上升的趨勢。

膀胱是肌肉性囊狀結構,其內部接觸尿液的表面覆有一層能防水的尿路 上皮細胞組織,此上皮細胞組織若發生惡性癌病變,即稱為膀胱癌。

背景與成因

膀胱癌的起因至今仍然不明,但有些因素還是會增加患膀胱癌的機會:

  • 吸煙
    吸煙是最重要的致癌因素。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,大約1/3膀胱癌患者有吸煙習慣,而且吸煙者的膀胱癌發病率是非吸煙者的兩倍。
  • 長期接觸工業化學產品
    經常接觸化學染料包括染料、橡膠、皮革、油漆、印刷、石油和其他有機化學工業使用的化學物品。當這些化乎物質在體內經過新陳代謝後,部分會隨尿液排出體外。由於尿液含致癌物質,會令膀胱黏膜長期接觸致癌物,導致膀胱內的細胞出現癌變。
  • 膀胱慢性感染與異物長期刺激
    如膀胱結石、長期留置導尿管等,會增加患上膀胱癌的風險。
  • 能引起血吸蟲病的寄生蟲
    在裂體吸蟲病或稱血吸蟲病(一種寄生性膀胱炎chronic parasitic infection)流行的地方,也發現許多膀胱癌的病例。
  • 其他
    長期大量服用含非那西丁的鎮痛藥、食物中或由腸道菌作用產生的亞硝酸鹽,以及盆腔放射治療等,都可能成為膀胱癌的風險因素。

臨床症狀

  1. 90%患者會有血尿現象,有時用肉眼就可見,但有時需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。
  2. 25%的病人會頻尿、急尿、容易發炎、局部腫痛,有時會兩腳腫痛者。
  3. 在後期時,會發生體重下降,肚痛或骨頭痛的症狀。

相關檢查

初步可以尿內細胞做病理檢查,如有可疑,需由泌尿科醫師或特別經過訓練醫療人員進一步做膀胱鏡直接觀察。如有疑慮或病灶須做切片由病理檢查確認,再加上腎盂X光照射及骨盆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,可探知癌症局部蔓延的程度,以便做正確的治療與處置。

大腸癌為癌病發病首位,政府資助的「大腸癌篩查計劃」 (往稱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」) 已恆常化,並分階段擴展至50至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。
接受篩查的人士會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,檢驗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。若有,會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,避免其演變成癌症。
可在衞生署大腸癌篩查計劃網站查閱詳情。